感谢你的到来
一起学习进步

微博大战僵尸

僵尸粉丝,顾名思义就是背后没有活生生的人,而纯粹由电脑软件产生的网络ID,但它也还是能动,也能关注评论别人,也能转发他人微博。个别人拥有着数以千万个类似账号,然后通过买卖和操纵这些账号获得利益。2011年4月的某一天,乐荐网络的创始人陈传亮,与朋友在聊天中发生了争执,他们各自都认为自己的真实新浪微博粉丝比对方多,僵持不下中途又有一人加入比赛。这时有人提议应该做个工具来过滤掉僵尸粉,客观公正地再比一次。

于是,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搜索和数据挖掘研究的陈传亮,同朋友一起赶制个僵尸粉统计器的应用。最后,戏剧的结局是,中途参战的Mike在去掉54%僵尸粉后,反而赢得了这个“8点半起床买早餐一个月”的赌约。

尽管胜负已分,但微博上竟然存在着如此大规模的僵尸粉,陈传亮由此产生一个试验的想法,他选取了10位名人分别在新浪和腾讯的微博进行“保守”统计,结果发现新浪上的名人平均约有17%的僵尸粉,腾讯的统计更糟糕,“僵尸”规模达到了56%。

陈传亮将自己的统计公诸网络,时值在新浪上有超过500万粉丝的李开复,看到自己僵尸粉就有上百万之多,忍不住发了一条调侃的微博:“我有一百万个僵尸?不过团结起来,我们终于可以打败植物了。”

僵尸粉丝又称僵尸用户,2010年3月《南都周刊》的封面报道《微博战争》里就有提及,新浪微博存在着利用“疑似僵尸用户带来注水效应,抬高了名人的关注度”。当时新浪科技频道主编曹增辉还认为:“新浪微博绝对没有僵尸用户!很多新用户的活跃率偏低,…… 他们只是一些休眠用户,并不是僵尸。”

正如电子邮件的兴起,伴生着垃圾邮件。随着微博席卷整个中国,但令人疑惑的衍生物——僵尸粉,也正在发扬壮大。

微博大战僵尸

僵尸围城

我是一个记者,也是微博用户。最初,每每看到微博右上角上标示着“X位新粉丝”,心中总是按捺不住丝丝窃喜。

时间一久却发现,只要微博上发言、评论还有转发,立刻有陌生人成为粉丝,但这些用户从不转发和评论我的微博,其关注的人里也没有我的好友。当我好奇这是否属于新浪馈赠给积极发言的用户的礼物时,意外发现上这并非孤例。

在微博上搜索“僵尸粉丝”,抱怨比比皆是。有带“V”的认证用户也哀叹:“我的第1000名粉丝竟然是僵尸……”

原以为受人瞩目,却没想到大部分都是传说中的僵尸粉丝,我小小的虚荣心早已荡然无存。那么究竟谁在制造“僵尸粉”,是微博公司白白送给所有用户,还是有其他目的?带着疑问,我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僵尸”之旅。

据百科网站称,所谓“僵尸粉丝”,又叫“空头微博”,一般来说,“僵尸粉”或者是网络公司注册来卖给用户充粉丝数量的,或者是有些公司干脆搞来自己用的,刷转发什么的。

当然,我要避免“误伤”。即有人注册了进来看微博的,但没打算自己写。这部分人正是曹增辉所言“休眠用户”,可以理解,他们要排除在“僵尸粉丝”之外。

有趣的是,当我将关于僵尸粉丝的疑问发到微博上后,评论中就收到这样一个回复:“一千fan丝=⑻块 ”,后面还留下一个QQ号码——广告自动找上门!

正好,顺着这个QQ号,我找到了贩卖粉丝的卖家。对方称,在新浪和腾讯上提供加粉丝的服务,并且强调都是有头像、有博文,而且还自带粉丝,并时时人工维护更新博文,保证绝不掉粉。

对比最早的僵尸粉丝,都是无头像、无粉丝,以及不评论、不转发,由此才得以“僵尸”闻名。但那种做法早已过时,如今的流行是 “活粉”,即从外观看上去跟真账户没有任何区别。为了说服我,他还把我引到其在淘宝上的网店,看其他购买者留下的好评。

“你们这里可以买多少粉丝?”我试着询问。

“你想要多少我们都能供应。”回答相当自信。

我说100万,答曰没问题,但手头上没有那么多账户,“你得去找我们老板,我只是他的一个零售代理。”原来,这一行也有批发和零售的分工。

生产线

老板自称“小河马”。上了50万粉丝的单,都得到他这里拿货。他夸口道,仅在新浪微博,就握有整整上千万的账号。为此,他拥有二十多台电脑的“机房”,以及10多人分工协作,遥控着庞大的“僵尸”队伍。

每天, 有人负责生成账户,有人负责给这些账户更新资料和更新微博,还有人专门给企业客户沟通和打理。有北京媒体曾潜入类似的“刷粉工作室”有过一番描述:“北京五环外天通苑的一个旧小区,约50平方米的一居室内,拼着的四张桌子上摆着4台电脑,乍一进门,感觉像进入一个小型的网吧,桌上还放着未吃完的盒饭。”

事实上这仅仅是中小规模的工作室,“小河马”这样的批发商,已是这行当的大中型企业,他们通常都将散单交给网店去打理。后者不停地在微博上发送广告,然后在淘宝上开店以招揽客户。成交后的金额,代理们可以分账一两成 。

僵尸粉从诞生第一天起,淘宝网就成为最主要的营销平台。2010年,淘宝网通过搜索关键词封杀关闭了一批网店,但仅仅是“微博粉丝”、“微博营销”、“僵尸粉”几个关键字搜不到,换名字照常出现——“微博推广、微博支持、微博公关”……仅“微博推广”商品就达1137件。

淘宝官方的封杀不仅没有威胁,他们的生意还越来越旺。过去30天,该网店做成了912笔生意。“小河马”常常提醒我,单子实在太多,有问题不明白可以列出多个,等他有空便一同回复。在淘宝网上,他已经拥有了数十个代理,却仍觉得不够,只有继续在网络上广招代理,还注明是“无限招,只要努力,也能像我一样月赚过万”。

卖方底气十足的原因,正是庞大的市场需求,据说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单非常多。“很多公司都常来买粉丝。”他洋洋得意。

为何大公司需要僵尸粉?我顺藤摸瓜,找到一个“经营演唱会和话剧”的微博账户。

这个账户是由广州一家公关公司负责运营和维护的,成立没多久,就购买了100万粉丝以壮声势。这个账户的实际控制人,是一个90后,叫凯文(化名)。他刚刚大学毕业,就被公关公司招收进来负责微博营销。

凯文说自己很喜爱泡网,中学时就混迹于聊天室。上大学后,迷上刚刚推出不久的Twitter,随后成为饭否的会员。新浪微博刚刚上线,他就是第一批用户。老板看中他,就是因为他知道同龄人爱看什么、爱说什么、爱何种网络语言。

“客户都不懂微博,他们知道看粉丝、转发和评论。”凯文说他们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让客户微博账号看上去热闹,而要迅速提高人气,购买僵尸粉便成为了最快捷径。

此后,他们会向客户提方案,帮助找到百万级别,或者千万级别微博红人转发和评论,前者转发一条5-10元,后者平均在600元上下。当然,为了让数据漂亮一些,凯文也会向僵尸粉丝卖家买“转发”和“评论”。

僵尸商人们称之为“套餐服务”,有的明码标价:“10000转发+1000评论”——价格为238元;有的则是“包月”,一月转发10000次——499元。“小河马”说,其实粉丝、转发和评论,都是通过软件“刷”来的。

原来,在各大下载网站,一搜索“微博”,约三分之二的结果,都是新浪微博自动点评转发大师、新浪微博评论娃娃、微博刷粉机、微博营销精灵等软件。

其中一家名为“博远科技”的公司更是拥有一条龙“僵尸”软件:微博互粉王、转发机、微博采集机+自动定时发布、微博评论玩。单买一个是600元,全套四大金刚是2000元,终身提供免费升级服务。

他们的“微博评论玩”,只需要选择性别、年龄段和地区,设置好发送间隔时间,就能发出不少于50条评论,而且网络IP地址各不相同。

对此,深圳一名软件公司工程师解释,这就像给网络游戏做外挂,在微博上需要有一个接口(技术漏洞),之后用软件把接口抽出来,再批量对接,就能自动加关注,自动转发评论,无非寻找接口需要时间。

猫鼠游戏

微博运营商们能否让这些软件失效呢?新浪微博公关部负责人毛涛涛告知,新浪会用技术手段来甄别、删除一些长期没有动态、同一IP地址申请多个微博号码,但“博远科技”开发系列软件,每个账户显示都是不同IP地址。

新浪到底用何技术手段防范,毛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回答。有普通微博用户也向新浪微博产品团队负责人@mingsheng1提出类似问题,得到答复是:“任何社区都无法根除,我们尽力减少他们的骚扰。当然,现在做得不到位,已经督促相关同事加大力度。”

5分钟不到,@mingsheng1删除了自己的回复,而陈传亮的僵尸粉丝统计器上线不久,新浪就将其下架。事实上,按照该统计器,我的粉丝里面没有一个是僵尸,包括那些发帖为0的“刷粉广告”账户。

对于猖狂的僵尸军团,新浪或腾讯的表现都讳莫如深,相比国外的Twitter对营销僵尸的账户采取关闭的严厉措施,国内各大微博都只是让将“僵尸”消除,而不敢关闭账户。事实上,本土微博们甚至拒绝承认为了吸引用户,参与过或正在参与制造僵尸的勾当。

今年5月6日,新浪特别设立了虚假活动鉴定专用账号“活动鉴定科”。不久,拥有上百个账户、800万粉丝的微博名人“酒红冰蓝”发了一条微博:昨晚发现一个排名草根前十的所谓电影账号130万粉丝,早上一看竟然只有50万了, 看来新浪开始清理僵尸粉了!

但是,这样的零碎打击,对“小河马”这样的大户完全没有危险,“我们要造出80万粉丝,也不过四五天时间。”

与时俱进,僵尸商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僵尸质量,淘宝网上,一些卖家甚至公开出售超高质量的“活粉”,每个活粉关注用户都在300个以上,每天都会更新四五条微博。从外观看上去,这些粉丝就跟真人一样。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那是皇帝的新装,但不是每个用户都选择关微走人。2010年8月末,广州着名主持人陈扬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由于不能忍受“僵尸粉”带来的虚假人气,他关闭自己名为@chensir的新浪微博。

现在情况更严重,有媒体就曾报道,当凌晨过后,每发一条微博,就可能一下增加5个粉丝。而除了对粉丝质量有要求,“小河马”甚至对新浪监控的尺度有着精确把握,如果非加V认证用户,100万粉丝就有风险,加V用户,短时间增加300万粉丝也会引起关注。

由此他还琢磨出一套加粉方案,比如加V用户,本身粉丝不过1万的, 每天只能添加2000粉丝,等到超过1万粉丝的时候,才可以每天增加1万。而且无论什么账户,一天加粉量都不要超过1万。

深度经营

当各家微博还在努力寻找赚钱之道时,僵尸粉及衍生生意已经盆满钵满。

凯文说,他用了半年时间,注册了100个微博账户使用,并培养了4个百万级别的微博账户。一旦公司客户“想要一些高质量的转发,我就会他们推荐一些账户,其中就有我自己经营的” 。

最初他为这四个账户,都买了50万粉丝当做基础,以吸引来更多粉丝。而每个账户都制定针对特定群体的主题,细分市场。

为了炒热自己的账户,凯文经常轮流让各个账户之间转发微博,这样做能扩大微博的传播面,他形容这个过程是“裂变”;另一个好处是,大账户的粉丝,也能看到小账户的微博,小账户就能成长为大账户,他称这个过程为“养粉”。

凯文只是养粉大军中的一员,媒体曾报道90后男孩赵成,2010年临时起意玩微博,精心打造的微博“糗事大百科”,如今也是上百万粉丝, 每月在微博上发一点软广告,也有2万元的收入。另一个“85后”男孩,600万粉丝冷笑话精选的拥有者尹光旭,已成为了30人公司的老总。

而起步的条件,正是僵尸粉丝。

有媒体报道,如今的草根微博,流行着大号带小号,小号又带小号,最后形成自己的微博军团局面。而很多公关公司、企业想做微博营销,就只能找他们。

然而,草根微博成长之初,本就与僵尸粉丝说不清道不明,如今再遇到企业微博营销需求旺盛,两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 一个规模庞大的僵尸粉丝市场由此成形。然而,僵尸粉丝终究是一种欺骗行为,由此产生的泡沫尽管漂亮,却一戳就破。

前不久,新浪微博用户@源流林文强 ,认证信息是“广东省源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党支部书记林文强”,在今年8月初时,其粉丝数一度逾200万,并排在新浪风云榜“媒体老总”类的前几名。

奇怪的是,这个不出名的总编,所有微博转发数一直维持在50至60之间,并且除了表情就是“顶起”、“好帖”、“支持楼主”之类的话。两个星期后,林文强的粉丝数骤降为8万6千个。他本人随即也无法取得联系。

而为林文强提供加粉服务的“吸引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在林失去联系方式后,不得不在顾客圈子中四处打听他的情况。他们向以150元一万个粉丝的价格,卖给林200万个粉丝,一共3万块,但却只收到2000元,还欠2.8万元未付。

“没料想碰到一个不讲信誉的。”吸引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客服抱怨道。

微博大战僵尸

 

僵尸三代

第一代僵尸:无头像、无微博以及无粉丝,关注对象一半是名人,一半是同类账户;

第二代僵尸:有头像、有微博、有粉丝,但微博数量低于5篇,粉丝数量在100个以下,关注有真实用户,有僵尸用户;

第三代僵尸:有头像、有微博、有粉丝,每天定时更新微博,粉丝数量100到300之间,关注多为真实用户。

僵尸粉特征大搜集:

姓名

1.随机生成的无意义复杂汉字,有时甚至是繁体汉字:銄佑鯐唇荭潶的地盘、朇气坏坏哒、乌冇、小猪多骑

2.形容词+人名昵称:自由的自由的小花、杉杉的小岛、阳光下的欢乐宝贝、空荡荡的小窝

3.琼瑶式媚俗格调,或小资格调,以女性化命名为多:爱因为缘、寂寞旋律、巴黎雨淋湿东京街、斜看Na虚伪De世界

4.英文+数字:131w4、momomo005、TheBoyL03e、hk0005

5.中文姓名+数字:张春蕾Eh7、小明283、雪晗0402

头像

1.无头像(初级)

2.“刷粉加V,联系QQ……”

3.美女(较高级的)

特征

1.全部转发某个用户(该用户也可能是僵尸粉);

2.纯文字(语法不通顺)或文字+图片;

3.转发图片或广告,无个人观点的评论;

4.所发内容基本相同,除明目张胆的广告营销内容外,多为微博上司空见惯的陈词滥调,如生活小常识、星座运程、成功学箴言、两性情感等内容。

5.同一时间转发同一个人,或同一时间发两条不同微博

被关注者

美食评论家、草根原创精选、旅游休闲笔记、星座蜜语、精品时尚排行榜、美丽不是罪等一些迎合大众的且在广场风云榜中草根微博排名靠前的微博,当然加V的名人微也在关注之列。

综合鉴定

从命名到微博内容都缺乏独创性及日常生活气息,有一种强烈的“非人性“,缺乏健康互动。

僵尸粉的十大金句

僵尸粉大多沉默是金,但会偶露峥嵘。他们会说一些似是而非、无关痛痒的评论,表达关心、崇拜、支持,也会以表情(如大拇指手势)作评论。如果你不想被别人误删,切勿操一口僵尸语。

对很多个人用户而言,微博就像个武林,希冀自己能找到捷径“修成正宗”—拥有无数“教徒”,享受一呼百应的虚荣;对企业用户而言,微博就像个舞台,可以对潜在的用户言传身教、精准营销。这些正是僵尸粉丝经济生存的土壤。“小投入,大收获”,无数渴望空手套白狼的人,正纷纷赶赴这个疯狂的新兴市场。

“粉丝超过100个,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个,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个,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个,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个,你就是知名电视台;超过1亿个,恭喜你,你是CCTV。”

这条流传甚广的段子,对于目前所有致力于网络营销的机构和个人来说,就像是一册藏着武林绝学的玄奥经书。每个人都希冀“修成正宗”,但大部分“走火入魔”—粉丝数如何突飞猛进,实现几何级增长?在无数条路径中,僵尸粉丝是最便捷的那条。

对于很多人来说,僵尸粉丝就像黑进银行粉丝经济账户的一条恶性代码一样,考验着他们心中对于虚荣、道德和财富之间的平衡。

微博大战僵尸

秀才遇到流氓

在新浪微博上,粉丝数量排名前一百的非加V账号中,绝大多数都掌握在微博营销公司手上。网名为“酒红冰蓝”的肖俊丽手中,就有一堆这样的账号。

2010年11月,家庭主妇肖俊丽突发奇想,在朋友借款的支持下,在扬州成立了“山鲁佐德”微博营销公司。肖俊丽布置给员工的任务就是“养账号”、发微博,主题包括街拍、美容、汽车、星座、情感、英语等。

这些账号分别累积起了具有极强特征性的庞大粉丝群体,成为了酝酿精准营销的温床。

到12月左右,各种类型的广告客户就已经通过“私信”找上门来。“当时只要发布一条嵌有广告链接的微博,就能获得两三百的收入。一天转上五条,一个月就能赚三四万。”

有人把这种“养号”的行为形象地比喻为“姜太公钓鱼”,微博、SNS就是那个鱼塘,鱼钩就是“即时性微行销”,有了粉丝做饵之后,就可以坐等企业上钩。但是肖俊丽没有想到,“姜太公”刚坐下钓鱼没多久,更霸道的“‘僵’太公”就来了。

在北京北苑路上的一个旧小区里,一家“刷粉”工作室正在埋头苦干。作为寄生在粉丝经济产业上的重要一环,这家工作室每天批量生产出的僵尸粉丝数量,让正当网络营销公司望而生畏。

“微博离不开粉丝,粉丝挂钩着利益。”工作室老板符先生布道般地告诉记者,“只要你付钱,我可以让你比姚晨都红。”

这个“红”并不只是虚名。在“微发动”网站上,曾经直接对每条微博转发进行标价:粉丝数在100到500人之间,每条0.5元;1001到2000人之间,每条1元;粉丝数在10000到20000人之间,每条4元……

“如果请有100万粉丝的名人微博转发广告,价格为700元,直发更是达到1000元。”符先生快速算起了账,1个粉丝1分钱,“我们帮你刷10万个粉丝,收费七八百元吧,这个钱你要赚回来,还不容易?”

在“刷粉”公司的插足之下,肖俊丽手上的几个粉丝数突破几十万的账号迅速地贬值。在2010年年底,一家教育公司为了收购肖俊丽的一个累积了20万粉丝的英语账号,支付了近50万元的费用。而现在,满街都是百万粉丝级别的账号,20万粉丝更像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许青的公司也是从2010年开始做新浪微博上的网络营销业务,其主要业务类型就是做账号维护。“国内某个知名的服装品牌官方账号,当时就是委托我们打理的。他们会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在几个月内,产生多少评论,多少转发。”

仗着自己多年浸淫互联网的经验,许青认为自己懂得微博上的群众心理和语态,在这个行业里应该能吃得开。但粉丝经济在一年之内的病态化转变,让他始料不及。“我们的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有两个原则,一不作假,二不打架。但后来我们算是领教了,任何策划一遇到僵尸,就只有大败而归了。”

有个饮料企业曾提出报价50万元,让许青在两个月的时间把粉丝数做到50万个。许青认为这不可能,但是其他的微博营销公司说“能”,这个单子就被抢过去了。

“那个企业的人我还认识,我告诉他,多少钱能做到什么样的成绩,这个你我都清楚。50万个粉丝,不是大部分掺水了么?”对方告诉许青,他也知道有僵尸粉丝,但是老板要办成这件事,又只给了这点钱。“这个行业,策划再好,也已经没有道理了。策划遇到僵尸,就像秀才遇到了流氓一样。”许青感叹道。

僵尸在行动

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人们难以拒绝僵尸粉丝,有人是为了虚荣,有人是为了牟利,还有人是为了交差。

做了6个月僵尸粉丝生意的符先生,至今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个客户。他是一家箱包企业的员工,这家企业决定由自己的员工来运营官方微博账号。老板把任务委派给了营销总监,营销总监再把具体工作派给了这位业务员。

老板唯一的要求就是粉丝要多,业务员做了很长一段时间都做不到,他也很焦虑。快到期的时候,他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向符先生的刷粉工作室求助。

“刚开始他还有点怕,不过大老板没有发现。只要大老板不发现,那么业务员完成了任务,营销总监的面子也好看,大家皆大欢喜。”像这样借助僵尸粉丝,层层往上忽悠大老板的企业,符先生已经见过不少。

“客户稳定的话,一个月工作室可以赚个三四万,比上班族轻松许多。”符的工作室一共也只有两个员工。一个技术员,一个客服,符自己负责推广和宣传。他的核心资产就一台被称为“刀片式服务器”的设备,除了硬件以外,还要有相应的软件。“就像游戏外挂一样,我们的程序是花了5万多块,请技术员定做的。” 在一个粗糙的“业务管理”界面上,设置着“批量注册”、“批量关注”、“自动转发”、“自动投票”等丰富功能。

按照这一硬件和软件配置,符先生的整体投入大约是10万元,门槛并不高。“做这一行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一年前,1个粉丝还能卖到5毛钱,现在粉丝已经降到1分钱1个了。”

符先生自己也搞不清,在北京究竟有多少个类似的刷粉公司。他有个朋友也做这个生意,雇佣了20多个人,甚至还因为业务类型的不同,划分了部门。有的部门负责卖粉丝,有的部门负责“打水仗”,还有的部门专门去网上“抢宝”。

相比之下,符先生的工作室仅是一个中小规模的作坊,就像裁缝店一样,从上游购买了“缝纫机”,雇了个“裁缝”,自产自销。

山东泰安的22岁小伙子“闪靓”也在各个电子商务网站上,开起了贩卖粉丝的网店。他只有初中学历,此前一直在另一家网络营销公司打工,不久前才刚刚自立门户。“闪靓”对自己的业务发展很满意,他的淘宝店交易量已经超过旧主,也没啥秘密,就是他报出的价格低—每1000个粉丝报价3元(死粉)或10元(活粉),腾讯微博的价格则要高出新浪一倍。

在记者询价的其他几家刷粉公司中,“热点传媒”的报价是10元1000个粉丝(只有死粉),“搞得定工作室”的报价是50元1000个粉丝(活粉,并且表示开发了独有的强大服务器)……就像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一样,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各种刷粉服务器的开发过程各不相同,说辞和报价也是千奇百怪。

“我手上主要有两种粉丝,死僵尸,就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粉丝;活僵尸,就是我们去盗用户的账号。”按照“闪靓”的说法,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账号被盗,在不知不觉中,用户就被强制关注了很多人,“你那么多关注对象中,多出几个来,一时半会察觉不了。”一边介绍,“闪靓”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服务器程序, “你看,我现在登录了35564个QQ,其实我手上拥有上百万个QQ。每一个QQ就是一个腾讯微博账号。”

与符先生的小作坊不同,“闪靓”并没有招募任何的工作人员,他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产业链上分三块,一是技术,二是渠道,三是销售,他只负责销售。“闪靓”并没有购买什么设备,所有的QQ账号或新浪微博账号,他都要去上游专门负责技术的朋友那里购买。而一旦交易成功,刷粉的业务他也外包出去给了别的工作室去做。

“如果自己做全套,至少要10万投资。投资了那么多,万一不能刷了,就全赔了。我只看眼前利益,销售是最赚钱的。”现在一天到晚,“闪靓”只负责网络上的接单。“我每天都是凌晨4点睡觉,早上9点就起床,一打开电脑,旺旺不停地跳出来。”

“闪靓”每天平均能赚2000元,不过支出也不菲,各个工作室的薪水每天差不多要花700元。“闪靓”的支付宝数据显示,近半个多月下来,收入41267元。交易量平均每小时达到45单,让人很难想象,粉丝市场竟如此火爆。

像“闪靓”这样,无数渴望空手套白狼的人,正纷纷赶赴这个疯狂的新兴市场。“闪靓”刚刚年满22岁,他称自己已经有房有车。

僵尸破坏力

许青曾花了好多时间来研究微博上的僵尸粉丝种类。

第一类就是买卖的粉丝,其原始的形态只是简单的构成,没有头像和行为;第二类是“进化”了的,僵尸粉丝开始按照《百家姓》来排序,用系统来生成名字,名字后面还加上序号;第三种僵尸有了行为,他们有时会突然一起转发某一句话;现在是更高级别的僵尸,可以克隆某个账号,就跟套牌车一样,你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你转什么他也转什么。许青把最高级的称为“高保真僵尸”。

“我们公司有个粉丝评估系统,但高保真的僵尸还是把我们的系统都骗了。”许青对僵尸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

在僵尸这个大舞台上,利益的攫取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如果对这个行当稍有了解,或许你会觉得那些利用人们虚荣心或功利心售卖粉丝的,已经算是最温和的生意人了。

现在,因为参与者众多,僵尸粉也分化成各种类型。比如有“抢宝僵尸”,这类僵尸只盯着企业的大奖活动。如果奖品够大,一些机构就会克隆上万个粉丝,参与企业的活动,转发或者评论,排着队去抢宝。

更加目无王法的是“诈骗僵尸”。前不久,大量微博用户发现被许多微博ID以“sina信息”开头的僵尸粉丝关注,这些僵尸粉没有头像、没有资料,只发过一条虚假中奖信息,等待着无知网友的上钩。

凤凰卫视主播萧莉在微博上还提到了新的“绑架僵尸”:“僵粉选中了目标,便不断减少目标微博的粉丝数,到一定时间, 再写私信要求博主付款,以显示真实的粉丝量。”他们通过“绑架”粉丝数字,让博主交赎金赎回。

作为运营商,新浪、腾讯与这些僵粉工作室的“战斗”从未停止过。去年8月,新浪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各种恶意注册行为严厉打击,并累计封杀了20万个恶意注册用户。一些微博运营商开发出“微博智能反垃圾系统”,对僵尸粉进行封号和屏蔽。

“微博运营商会设定几个技术指标,比如关注人数、微博发布频率等等,长期不达标的会过滤掉,过滤积攒多了就直接封号。”符先生说,为应对运营商不断更新“识别系统”,这些工作室已经相应地提高了僵尸粉的“智商”。

这就像一场猫鼠游戏。“运营商最绝的办法,是通过封号处罚,限制买家的行为。这样我们的财路就能彻底断掉。但现在还没有一家遭到封号处罚的。我们需要微博赚钱,运营商也需要我们提高人气,怎么会赶尽杀绝?”符先生说。

运营正规营销公司的许青则说:“最初运营商为了留住名人,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加V,在加V之后,还要注入僵尸粉丝;或者就是新浪推一些官方活动,只要你参加,就给你注入更多的粉丝。正是在这第一批僵尸粉丝的喧嚣下,新浪微博才逐渐繁荣起来。”实际上不仅是新浪,各大微博平台在都经受过这样的质疑。

除了在粉丝的态度上表现复杂以外,许多运营商的内部人士,也直接参与到了作假的生意中。“闪靓”代理的微博用户加V认证服务,就是通过新浪内部人士帮忙的,“为了不被官方察觉,这个认证每天只限1个人。”

同样也提供认证服务的“第一网络工作室”证实了“闪靓”的说法。“能提供所认证资料的头衔的话,只需要800元,不能提供的,则需1500元。而一旦认证通过,就需要给微博运营商员工钱,800块里面要给他们700左右,我们只留100。”

“目前,腾讯每天过滤新增的僵尸粉丝,就有70万之多,这是我偶然得知的数据。新浪的不清楚,但新浪的僵尸粉丝绝对要超过腾讯,因为腾讯申请微博更难,需要QQ账号。”许青告诉记者。

“僵尸粉丝的出现,扰乱了整个市场的规则。”在网上搜索关键字“微博刷粉丝”,得到的结果数是90万个;淘宝上搜索“微博”两字,会出来17000 多个商品,绝大部分涉及刷粉业务。网络创业者肖俊丽对此深恶痛绝,“如果最终人们发现,微博营销其实没有效果的话,他们会对这个行业感到失望。”

有趣的是,肖俊丽对这些刷粉公司恨之入骨,而这些刷粉公司却到处拿肖俊丽来作为招徕生意的例子。“你知道微博创业者肖俊丽吗?”符先生问记者,“去年她的一个20万粉丝的账号,转手就卖出了几十万元。我给你刷一部分僵尸粉丝,再找一部分真粉丝,混合起来,没有人会发觉。”

微博赚钱八招

1、取个好名字。很多微博之所以有名,定位都特别清楚。“冷笑话精选”、“街拍”、“口袋英语”……不计其数。除非你是名人,否则你还是放弃自己的昵称吧。

2、把内容做好。微博不是简单吐吐槽,如果你没有任何的创作才华,那就尽量关注活跃度高的名人吧,比如某位明星大腕或某些知名企业,尽量去评论或者转载。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若是你的微博能被名人看上并转发,粉丝数一天增加上百个不是问题。你可以把自己关注的内容私信给一些名人, 或者发微博的时候@名人,只要他在发布的时候,@你一下就成。一般被名人@了,粉丝增长会很快。

4、如果你打算靠自己白手起家的话,那么你的料一定要够。一般来讲,轻松的、有趣的、实用的、图文并茂的小微博是最容易引起大家共鸣的。目前粉丝在10万以上的名博有八成都是靠发笑话起家的。

5、术业有专攻。从商家的角度讲,它考虑更多的并不是你粉丝的多少,而是你适不适合它做广告、你的粉丝有没有很好地划分出细分市场。所以仅仅是搞笑,也许可以繁荣你的微博,但不一定有广告投放。不如专注在某一实用主义的点子上,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做出影响力。

6、发微博的时间。很多微博控,都是一大早起来猛刷几十条,或者今天心情不好,一条都不发。这样是很伤粉丝感情的。试想,如果你的微博时间线上被谁刷屏了,你还会不取消对他的关注吗?作为一个想打造品牌的微博,一定要注意发微博的规律性和持续性。

7、广告要精挑细选。当客户送钱上门的时候,一定要hold住。不要见到钱就没有原则,任何露骨的广告都是对微博账号寿命的一次放纵。所以针对广告,要花比经营内容更多的心思去软化,借用媒体行业的一句经典:“最差的作者把报道写得像广告,最好的作者把广告写得像报道。”

8、向刷粉公司求助。这是最不值得推荐,但无疑也是来效最猛的招数。就像大力丸或兴奋剂一样,有一个合适的账号,再注入一群僵尸粉,先做大,再做强,也难保不会大获成功。至于寻找哪家刷粉公司,可以去淘宝网上现场比较,详细比价。

“僵尸粉”并不是中国特色,有3.75亿注册用户的Twitter也少不了虚假繁荣。美国大选将至,两党政客在粉丝真假的问题上吵个不停,最后得出尴尬的统计:只有约10%出头是真实的活跃用户。

微博大战僵尸

按照美国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Newt Gingrich)的逻辑,歌星Lady Gaga和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可能比奥巴马更有资格担任美国总统,因为前两位的推特(Twitter)粉丝数都超过了现任的这位美国总统。

金里奇也试图成为共和党下届总统候选人,他抱怨主流媒体无视他在推特上的受欢迎程度:“我的推特粉丝数是其他所有候选人的粉丝数总和的6倍。”言下之意,媒体的民意调查也应该将推特考虑进去,才能真正体现他在几位候选人中的地位。

单从数据上来看,金里奇的推特粉丝接近133万,而他的竞争对手、前麻省州长罗姆尼(Mitt Romney)和女议员巴赫曼(Michele Bachmann)的粉丝加起来还不到20万。但在金里奇倒完苦水的第二天,知名网络媒体Gwaker就撰文回应称,金里奇推特上的绝大多数粉丝都是假的。

金里奇竞选团队的一名前工作人员向Gawker爆料称,金里奇雇用了许多专职帮人获取推特粉丝的代理。结果就是,金里奇的粉丝里有80%是由各种粉丝代理注册的非活跃或虚设账户,另外10%是那些会自动回粉的账户,只有剩下的10%可能是真正有兴趣关注他的人。

对金里奇粉丝造假的指控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其竞选团队自然是极力否认,另有一些媒体也对这条匿名爆料提出质疑。它们认为金里奇的庞大粉丝数量,其实是得益于推特2009年推出的推荐用户名单。

一个例子是,科技传媒领袖、“开放源代码”教父奥莱利(Tim O’Reilly)在被列入推荐名单之后的三个月内,粉丝暴涨了50多万。而作为最早一批开始使用推特的政界名人之一,金里奇也曾经榜上有名。

但Gawker坚持认为,推荐名单无法解释金里奇粉丝数之庞大。无独有偶的是,纽约一家社交搜索公司PeekYou刚好在做一个有关推特受众品质的研究项目。该公司员工几周前对金里奇的粉丝数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过滤,结果显示130多万粉丝中仅有8%是真实的用户。一开始他们怀疑是自己的算法有误,在看到Gawker的报道之后,他们又重新验证了一遍数据才将结果发布出来。

与此同时,印第安纳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复杂网络与系统研究中心也对金里奇其中的5000名粉丝进行了一项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金里奇粉丝中33%的用户从未发过言,76%则没有填写任何个人资料。同样被抽样调查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粉丝中,这两项数据仅为10%和48%。

这两项研究似乎能证明金里奇的粉丝中绝大部分都是僵尸粉丝。但在金里奇是否卷入到粉丝交易这个问题上,还没有任何媒体拿出直接的证据。事实上,这起 “推特门”(或“粉丝门”)远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着名社交媒体博客Mashable就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Mashable的调查思路另辟蹊径:如果金里奇的粉丝数量的确是得益于推特的推荐名单,那么这份名单上的所有政界人物的粉丝构成就应该显现出某种共性。

社交媒体研究公司Topsy承担了数据研究的工作。经过几个星期的细致分析和统计,Topsy给出的结论是,无论怎么分割,几乎所有在推荐名单上的政界账号的粉丝,都像金里奇的粉丝一样不够活跃。

和金里奇一样被列入推荐名单的,还有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粉丝229万)、参议员麦凯恩(John McCain)(粉丝174万)、纽瓦克市长布克(Cory Booker)(粉丝110万)和约旦皇后拉尼娅(Rania)(粉丝166万)等人。统计显示,76%的金里奇粉丝、74%的布克粉丝和麦凯恩粉丝,以及68%的拉尼娅粉丝都没有在个人档案中提供任何信息。

Topsy的合伙创始人哥什(Rishab Ghosh)进一步透露:“推荐名单上的政客,其粉丝在推特上并不活跃。粉丝中74%至90%在上个月没有说过话,30%至41%则从未发过言。”

同样的数据,Gawker(PeekYou)和Mashable(Topsy)的解读却大相径庭。双方都证实了非活跃推特用户的比例非常高,只是在这些账户的真伪问题上做出了相反的判断。要辨别一个推特账号的真实状态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点甚至对推特自身来说也不例外。

在今年4月举行的《卫报》年度科技峰会上,推特的国际战略副总裁斯坦顿(Katie Stanton)称推特平台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根据推特信息网站Twopcharts的统计,推特的注册用户5月份已经超过3亿,到9月份已经达到3.75亿。我们有理由推测,推特在注册用户数上的保守估计,跟无法确定活跃用户数不无关系。

到底有多少活跃用户在使用推特?到目前为止,推特并没有给出一个官方的数据。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计算出的数字则是2100万。

在今年3月份的Web 2.0博览会上,负责用户粘性产品的埃尔曼(Josh Elman)透露,当一个推特用户关注了30个账号,并且被其中1/3的账户关注时,它才会被推特视为是活跃用户。根据这个规则进行分析,Business Insider得到的数据显示,只有2100万个推特账户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意味着,推特的活跃用户比例只有10%甚至更低。

不难假设,一个用户关注了大量的各界名人和主流媒体,却不被这些账号关注;另一个用户关注的是普通人,却获得足够的回粉。这种情形下,如果前者每天登录推特了解信息但不发言,而后者十天半月上线一次发个链接,到底谁的活跃度更高呢?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完全依赖算法来解决。

金里奇可以松口气了。虽然不能再拿推特的粉丝数来作为竞选的筹码,但他至少不用担心粉丝交易和造假的指控了。《纽约时报》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就曾提到,被推特列入推荐名单的用户,几乎可以确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增加50万的粉丝。但对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要想在推特粉丝数的比拼中出人头地,就不得不考虑下非常手段。

随便Google一下,你就会发现多如牛毛的推特粉丝营销网站。你能买到的粉丝不外乎两种类型:程序自动注册生成的机器粉丝和真实的推特用户。前者除了能让个人的自我虚荣心得到满足外,没有其他的实际用途;后者则有潜在的广告价值。

你或许想知道粉丝营销网站是如何帮你获得真实用户的?原理说起来并不十分复杂。它们使用程序来从推特的庞大用户数据中筛选出那些会自动回粉的用户。也就是说,只要你关注这一类型的用户多了,他们也会反过来关注你,你的粉丝数目也自然水涨船高了。

论文是可以花钱发表的、报道是可以花钱发表的、领导合影是可以花钱照的,如此这般,微博时代,影响力用钱买,这仍旧是一种传统的人性,依旧是传播旧世代的做派。

在新的互动性的传播条件下,传播者与传播合二为一,传播者与受众合二为一 。传播如何得以传播,却又因为互动传播启动之暴烈、消失之迅捷而难以追溯。即便在事后追溯起来,也很难找到足够感兴趣的人,但传播效果早已被不明参与者所享有。传播者的身份不再是“官方的”和“可追溯的”,传播在彻底走上前台的同时又发生了一个彻底走向后台的过程,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形成了围绕信息传播的新困扰。

微博的“僵尸粉”,就体现着在新旧传播更替关口的种种困扰。当自我已经成为一种传播与出版的时候,当传播江湖的地位以关注者数量去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当一个人以粉丝数来标榜自己的时候,又有多少“粉丝数”能让我们有勇气真的登上华山之巅呢?

微博大战僵尸

数字与游戏

我们总是说,数字说明不了什么,但当我们没什么可说的时候,数字可能说明很多。

数字是一种虚拟符号,是某种代表。但就像货币一样,数字也完成了其异化过程,当复杂的价值被时代逐步抽空之后,仅凭数字,我们就可以描述世界、表达态度。

纯粹数字本身,其实都有身份之别,有美丽的数、有神奇的数、有不可或缺的数,当然还有很多只是为了存在的数。如果数学家都对数字有所偏好的话,我们对数字、量级加入了高低贵贱之分,就不足为奇。数字,比如说“粉丝数”逐渐成了某种圈内亚文化,外加这圈子扩散能力比较大,所以,这数字被越来越大的范围与越来越多人的所认可,成为传播江湖推崇的一个标准。

有句老话,钱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数字了,那么数字到了一定的程度呢,就不是数字了?

是数字,也不是数字。粉丝数就如同脚下的鞋、腕上的表或者驾驶的车,或寒酸或尊荣。如果简单比比也就算了,关键在传播的当口,你是哪个粉丝量级的甚至具有了权力的意味,不押个一百万、两百万粉丝的,你都没有上桌说话的机会。

粉丝数,就是微博这个游戏的一个核心数据。

数字与买卖

那么,如果一件事情是有价值的,就会形成买卖与产业,如果有买卖存在,就有好货与劣货、诚信与欺诈之别。北京的海鲜市场不少八两秤,这就是一个业界规矩,你即便是戳破了这层窗户纸,你按同样的价格也吃不到准一斤的海鲜。又或者如互联网行业收入、牛奶的营养含量,说说而已,不必当真。

粉丝有价值,就有人叫卖粉丝数,人家也确实卖的是粉丝数,可没保证你是鲜是活。而且,即便是正常增加的粉丝数量,其实鲜活率也就那样,你知道,很多没那么多功利心的人也是有很多账号的,很多人上网,就是看看。

由此看来,僵尸粉丝的出现并没有那么糟糕,并不是铜臭清晰了纯洁的传播,而是数字传播预留了腐败的空当。传统时代,为了拉人气围观,比如100人,就得耗费多大的力气,而在数字平台上,增加万级的粉丝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举手之劳。其实,数字传播是在推动各种交易而不是相反。交易,是数字的交换,如果是一个方方面面都表现为数字的产业,自然更容易促成交易。新经济、数字经济不就是在完成贸易,特别是金融的产业发展需求吗? 相比金融信用的复杂而邪恶的相互背书,修改一下粉丝数,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数字与善恶

可理解的事情未必是可接受的。一个僵尸横行的世界肯定不是一个好的世界。

对于数字世界的未来,有两种声音,解放或奴役。

数字世界看起来在分解世界,消解结构。但就像它促成了交易那样,数字也给新的权力与操控以可能性,至少,它满足了很多人控制的欲望。

论文是可以花钱发表的、报道是可以花钱发表的、领导合影是可以花钱照的,如此这般。微博时代,影响力用钱买,这仍旧是一种传统的人性。而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所构建起来的产业,也仍旧是一种上不了台面的勾当。

微博给了互动营销一个巨大机遇,因为传播的主体与受众不再天然隔离,全世界信息的场域形成了一座真相与真知的炼金炉。在这样一个朝阳地带,如果传播主体只是完成了支付过程,如果传播方式仍旧遵循“搞定”的思路,我们就无非是在新的营销载体上重复魔弹理论的老路。所谓僵尸,不就是恶的复活吗?

一个过去在传播上做得精巧成功的人,在新平台上仍旧是鲜活传播教材,而一个过去的忽悠,无论又想出什么新的名词,也依旧是忽悠。须知,无论成功与否,一切总是可以复制的。(文/南都周刊)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起义 » 微博大战僵尸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跨境电商|抖音营销

微信:345497590QQ 34549759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